孩子的认知理解应具备那些基础能力?_锦州自闭症康复训练学校
认知能力的发展是因人而异的,不知道您是如何判断孩子理解认知能力很差的呢?而且认知能力包括很多方面,孩子对外界事物的敏感、好奇,其实都是认知能力发展的表现。所以还是要根据孩子自身的情况来判断。也许孩子在这个方面的发育慢一些,现在给大家分享一下认知理解所具备的基础能力:
(一)模仿与指令
这是儿童学习的基础,儿童的动作、语言、技能以及行为习惯、品质等的形成和发展都离不开模仿。
目的:视听知觉的发展、注意力的训练、配合能力、协调能力
内容:粗大动作模仿——精细动作模仿——简单操作模仿——复杂操作模仿
(二)配对与分类
物体的异同是学习能力的基础,而对儿童进行配对能力的训练,目的就在于提高他们区别物体异同的能力和对事物进行分类的能力。
目的:视觉辨别、感知范围、集中注意、归纳能力、思维能力
内容:物物配对—物图配对—图图配对—书面泛化;形状分类—颜色分类—大小分类
(三)区分和比较
儿童通过对物品的观察从而进行区分和比较,促进感知能力、概括能力和思维推理能力的发展,对数字概念的理解和掌握,也为学习数学奠定基础
目的:感知能力、推理能力、概括能力
内容:大小、多少、高矮、长短等
(四)顺序和排列
依照顺序来操作,或通过操作来完成根据某一标准进行的排列活动。
目的:感知能力、区分比较、顺序工作、推理能力、逻辑思维
内容:左右上下之序、大小高矮长短等之排列、事物发展顺序之排列等。
(五)物品和功用
我们首先要让孩子了解的就是孩子经常使用或者经常见到的物品,在明白“是什么”之后,我们要知道“做什么用”“怎么用”,为进一步发展生活技能奠定基础。
目的:物品认识、记忆在线、经验反馈
内容:认识——模仿使用——生活应用(衣、食、住、行类物品)
(六)物品
类别概念是儿童逻辑思维和概况能力的集中体现,分类操作是儿童思维发展的重要促进手段。特别要注意的是儿童的分类训练,必须从儿童所熟知的物品开始。
目的:概括能力、逻辑思维、推理泛化
内容:食品类、服装类,动物类、日常用品类、交通工具类等
(七)命名
进行理解物体名称的训练,有助于他们懂得关于物体和动作的名称,并进而为表达物体名称的训练打下基础。在理解物体名称的训练中,应该首先选择孩子熟悉的物体来开始训练。
目的:动作与词语理解、语言的表达、认知拓展
内容:常见物品的指认—名称仿说—命名表达(水果蔬菜、日常用品、动物、交通工具等)
(八)认识颜色
大部分时候儿童是通过颜色、形状、大小来区分周围的物品的,颜色是三种属性中最容易辨认的一种,儿童很容易就能学会利用颜色来对物体进行分类。
目的:视觉敏锐、视觉辨别、概念的理解、再认与迁移
内容:红、黄、蓝、绿、黑、白等
总结:
由于每个孩子的具体情况不一样,总结出来:前面的相对注重视知觉,去进行模仿、配对等;后面注重逻辑认知,具备了判断性,如反义词,分类,包括数学等。不过具体情况还是因人而异,有些孩子视觉处理信息能力极强,有的孩子理解能力虽好但视觉整合能力差,从而导致学习能力弱,还是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。